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> 2003年第18期
编号:10403030
针刺加走罐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疗效观察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2003年第18期
     【文献标识码】 B 【文章编号】 1606-8106(2003)18-2722-02

    慢性软组织损伤是一组以肌肉疼痛为主症的临床常见多发病,通称为劳损。笔者近年来用针刺加走罐的方法治疗本症,取得较好疗效,现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临床资料

    本文搜集了资料较为完整肩周炎18例,背肌筋膜炎12例,腰肌劳损10例,梨状肌综合征7例。男31例,女16例,年龄29~35岁8例,35~50岁24例,50~66岁15例,病程最长者11年,短者3月。

    2 治疗方法

    2.1 针刺 令患者分别采用侧卧、俯卧或仰卧位,取相关经穴,针刺得气后再予行针,使经气扩散或循经传导即可,并立即出针。取穴:(1)肩周炎:肩、臂月需、肩前、肩贞;(2)背肌筋膜炎:大杼、肺俞、天宗;(3)腰肌劳损:肾俞、志室、大肠俞、委中;(4)梨状肌综合征:环跳、秩边、次、阳陵泉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2.2 走罐疗法 先在损伤部位局部涂以少许润滑油(红花油、风湿油),再选择5~6cm直径的玻璃火罐,用右手持火罐,以闪火法使火罐吸住皮肤,以疼痛部位为中心上下左右推移,在推拉的过程中动作要慢,用力要均匀,勿使罐口吸附皮肤过紧或过松。否则,一是推拉不动,二是空气进入罐内火罐脱落而起不到走罐的作用。一般1次推拉1~3遍,按常规取下火罐,再按上法重复1~3次,使局部皮肤充血为度。如局部皮肤溃破或有疔肿时,不宜用此法。

    2.3 疗程 1日或隔日1次,10次为一疗程,休息2~3天,再行第二疗程,治疗3个疗程无效的改用其它疗法。

    3 结果

    3.1 疗效标准 痊愈: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,活动自如,工作生活无不适。有效: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,或明显改善,但工作、劳累时仍感不适。无效:治疗三个疗程无变化或中断治疗者。

    3.2 临床效果 本组47例,痊愈31例,占66.0%;有效14例,占30.0%;无效2例,占4.0%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4 典型病例

    患者,男,36岁,的士司机,间断发作右臀上部疼痛3年加重1周,予2001年3月7日就诊、自诉夜痛不能寐,痛甚时如“刀割”状,站立、行走困难。检查:右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+++,可触及条索状硬结。梨状肌紧张实验(+)。右髋部、腰骶X线片无异常。诊断:梨状肌综合征。经上法治疗1周后疼痛明显减轻,共治疗15次疼痛消失,活动自如,3个月后随访无异常。

    5 讨论

    此类病症发病原因较多,但大都由于急性损伤后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不当,致使受伤软组织不能得到及时修复,有的肌纤维撕裂出血后血肿不能很快吸收,渗出液游离形成纤维化疤痕,使肌肉、筋膜和韧带发生粘连,后遗为慢性损伤性疼痛,如慢性腰痛就是这种损伤的结果。还有的是由于不适当的体位、姿势,长期未得到纠正,致使肌腱、筋膜、韧带缺血变性,造成某些部位的无菌性炎症而形成慢性劳损等等。

    中医学认为肝肾不足,气血运行不畅是这类病症的病理基础。再若感受风寒湿邪,或劳累过甚,致使气血瘀滞而发病。针刺可调节气血,祛瘀行滞,驱风除湿。而走罐疗法可使病痛部位毛细血管扩张,改善病损组织的微循环,解除肌肉痉挛,改善肌肉组织的营养状态,更可增强针刺的作用,而达到治愈本症的目的。故本疗法在临床上获得显著 效果。

    作者单位:430014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

    (编辑维 兰), http://www.100md.com(耿惠萍)